近年来,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金山街道充分发挥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依托金山淇河文明旅游区,把旅游业作为富民强村兴产业的经济增长点。极力推动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乡村振兴、基层党建 相融合,走出一条以文促旅、以旅兴农、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一、做深文化弘扬与旅游发展融合文章,打造文旅发展“新名片”。一是打造“农文旅”文化名片。紧紧围绕区委以金山淇河文化旅游区为龙头的康养新城建设思路,以文化旅游为主线,统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中医药康养等产业,谋划建设许沟康养产业提升、大闸蟹养殖项目、庞村老街改造提升等15 个文旅产业项目,多业并举,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鹤壁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展示窗口、城市居民近郊休闲后花园、全国中医药康养目的地。二是打造桑葚樱桃生态采摘园。坚持文化赋能、以路为脉、串珠成链,拓宽淇河一号公路,串联辛村遗址、古近纪地质公园、罗贯中隐居地等多处旅游景点,形成了“金山街道精品游”路线图。多次举办《白蛇传》文化节、桑葚节、樱桃节等特色文化活动,让游客既可赏花摘果,又可露营餐饮,打开了全域全业全季旅游新格局,打响了“诗意淇河·生态淇滨”文旅品牌。三是打造“许沟印象”创意名片。把文创产品、农产品作为传承文化、宣传旅游的重要载体,推动非遗传承人、艺术家参与乡村手工艺创作,推出缠丝鸭蛋、桑叶茶、百草园香囊等手作文创产品,烙上“许沟文创”,打造了“许沟印象”新名片,促使旅游产业价值链增值。
二、做深特色产业与文旅发展融合文章,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
一是深化“文旅+IP”融合,提高文旅影响力。以《白蛇传》文化优势为依托,引进并开工建设百草园、中医康养馆等项目,重点打造农业文化旅游基地,并从村庄建筑、景观小品、路灯到广告栏等,突出《白蛇传》IP文化主题元素,刷新了许沟白蛇传缘起的影响力,提高了旅游吸引力。二是深化“文旅+农家乐”融合,铺就群众共富路。发挥许沟村紧邻淇河的特色村庄优势,打造了炖老鸭、地锅鱼等特色农家乐、采摘园2个,优化吃、住、游、玩、购等全链条服务,推动旅游沿线家家吃上了“旅游饭”,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三是深化“文旅+民宿”融合,赢得游客好口碑。为解决游客留不住的问题,整合许沟村闲置民房等资源,落成“淇尚园”、“美丽琪”精品民宿20余套,打造农产品市场、文创手工坊、特色林果采摘等板块,给游客带来农耕、民俗、乡间技艺等体验,在山水田园间留住游客、记住乡愁。
三、做深公共服务与文旅发展融合文章,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一是优化要素供给模式。坚持将文化惠民服务与提高景区品质相结合,凝聚公共服务资源,统筹用好乡村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搭建“农村舞台”等文化活动阵地,先后开展文娱活动100余次,吸引大量游客尽享“《白蛇传》文化游”文旅融合“大餐”。二是创新服务保障举措。为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坚持从安全出游、服务保障、诚信经营等多方面入手,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紧盯重点领域,创新监管体系,即“查安全、查隐患、查质量、查定价、查服务、促整改”;并推出夏送“清凉”、安全宣讲、交通疏导等志愿服务,推动文旅服务保障再上新台阶。三是打造多维宣传矩阵。在紧抓传统媒体的同时,用好线上宣传,通过“点线面”结合方式,建设多维宣传矩阵,讲好“金山故事”。以新媒体宣传为面,与各类新闻媒体密切合作,切实把各类媒体平台作为宣传金山街道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先后在多家重要媒体推介报道50余条次,吸引更多游客打卡鹤壁市淇滨区金山街道传统文化、特色农产品等。(杨童)